「聚蚊成雷」的成语故事
西汉时期,吴楚七王叛乱之后,汉武帝采取种种限制诸侯的措施,官府的权力大过诸侯。他为了平衡诸侯王之间的关系,请他们在一块喝酒作乐,席间奏幽微哀伤的乐曲,中山靖王刘胜哀伤地倾诉,希望不要听信谗言,聚蚊成雷会使流言影响兄弟之间关系...
成语故事「众志成城」形容什么意思
东周的第十二代天子周景王姬贵,在他在位的第二十一年(公元前524年)和二十叁年(公元前522年)时,做了两件不得民心的事情:一件是铸大钱,一件是铸大钟。大钱就是币值高的钱。景王试图以铸行大钱的方式来收缴民间的小钱。大钟即编钟。景王准备铸造两...
「甘棠之惠」的成语故事有哪些
周武王时期,大臣召伯奉武王之命巡行南方地区,广施仁政,大大减轻了老百姓的负担,由于政策遭到其他大臣的反对,纷纷攻击与诬陷召伯。召伯为表忠心与清白,死在甘棠树下。召伯死后,民众怀念他,从此不再砍伐甘棠树...
描写「趔趔趄趄」的成语故事
贾宝玉从外边回来,见袭人不在,晴雯也不在,要喝茶与洗澡,小红立即上前献殷勤。宝玉觉得奇怪,但没有别的使唤的丫鬟只好将就。这时秋纹、碧痕两个人共提着一桶水嘻嘻哈哈的说笑着进来,走路趔趔趄趄的,小红只好知趣地走开...
比喻“望洋兴叹”的成语故事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黄河里有一位河神,人们叫他河伯。何伯站在黄河岸上。望着滚滚的浪涛由西而来,又奔腾跳跃向东流去,兴奋地说;“黄河真大呀,世上没有哪条河能和它相比。我就是最大的水神啊!” 有人告诉他:“你的话不对,在黄河的东面有个地方叫北海...
「誓死不二」的成语故事和用法
春秋时期,晋国典狱官李离为人正直,秉公办案,执法量刑均以律法为准绳,对高官与百姓一视同仁,做到有法必依,有罪必罚。他发现一起错判死刑的冤案,认为自己有责任,让下属绑了自己去见晋文公。文公要放他,他则认为应该对律法誓死不二...
比喻“融融泄泄”的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郑武公死后由大儿子寤生继位成郑庄公,他听信母后的要求将京城封给弟弟共叔段。段仗着母后的宠信想起兵造反。郑庄公派兵镇压,他恨母后武姜说到黄泉才能相见,后悔话说得太绝,命人挖地道去见母后,两人心头都融融泄泄...
「慢条斯理」成语故事是什么年代的
从前放牛娃王冕天性聪明,善于画荷花,画出的荷花就像刚从水里摘下贴在纸上一样。他不求官也不结交朋友,终日在家读书作画。官府请他画几幅荷花送给上司,他推辞不掉画了几张。知县惊叹他的才华就亲自去拜访他,他慢条斯理地出门迎接...
成语故事:叁余读书
东汉末年,汉献帝的侍讲官董遇很有学问,被称为“儒宗”,很多书生想拜董遇为师,跟他研究学问,董遇不肯收徒,认为书本是最好的老师。“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书生说没有时间,董遇教他们利用冬天、夜晚及阴雨天这叁余时间读书...
对于“如获石田”的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鲁国与齐国发生了战争,鲁哀公请吴王夫差出兵支援,越王勾践获悉立即到吴国朝拜,送来许多礼物。伍子胥完全明白越王的用心,就向吴王劝谏不能出兵,打败了齐国也只是如获石田,越国才是吴国的心腹之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