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饮”的成语「狂歌痛饮」
成语“狂歌痛饮”的词条资料
成语读音:kuáng gē tòng yǐn成语简拼:KGTY
成语注音:ㄎㄨㄤˊ ㄍㄜ ㄊㄨㄥˋ 一ㄣˇ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痛饮狂歌
成语出处:金·元好问《摸鱼儿》:“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内容来自驳测箩蝉濒飞.肠辞尘
成语解释:狂:越出常度;痛:痛快,尽情。欢畅饮酒,纵情唱歌。形容喜悦的心情
成语用法:狂歌痛饮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生活。
英文翻译:sing rapturously and drink unrestrainedly
成语“狂歌痛饮”的扩展资料
1.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说的是谁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原作] 唐·杜甫《赠李白》 秋天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今译] 无限量的饮酒,无节制的放歌,白白消磨了岁月;恣纵不羁,怀抱高远,又有谁来赏惜你的勃勃雄心? [赏析] 《杜诗镜诠》引蒋弱六的评语,说“是白(李白)一生小像,公赠白诗最多,此首最简,而足以尽之”。这二句以遗貌取神的手法,写作者对李白痛惜赏爱的挚友之情。“痛饮狂歌”,概说李白千首狂歌、一杯痛饮、放荡不羁的诗酒生涯;“空度日”,点出如此生涯,对李白来说,乃是一种基于身世落拓堪悲的内心痛苦。“飞扬跋扈”,“扈”据《说文》:“尾也”,“跋扈”即泼动的大鱼之尾,此四字,指李白渴望舒展怀抱的神情心态;“为谁雄”,是哀怜这位绝世天才无法用世的广大寂寞。全联着力以心灵与感情来突出对象,而不为琐琐往来之事迹所拘,表现了作者对李白心心相印、痛之弥甚、爱之弥深的深厚情谊。在句式上,这两句运用自对与互对并重的手法,如“痛饮”对“狂歌”,“飞扬”对“跋扈”,“空度日”对“为谁雄”,使全联在“语平意侧”中,显露出“流动之致”(见《杜诗详注》)。内容来自驳测箩蝉濒飞.肠辞尘
2. 赠李白 赏析: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悬赏不是问题。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杜甫的这首《赠李白》,是在他与李白交往的早期写就的。短短二十八个字,写尽了李白的精神、神态、性格和嗜好,是一幅形神兼备的’诗仙’李白的生动画像。
李白尚远游,一生如’飘蓬’,云游四海,浪迹天涯。’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他的足迹遍及黄河中下游和长江流域的各个地区。李白是扶风而起的大鹏,只有在’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的激荡风云中,他才能扶摇直上,振翼搏击,俯瞰寰海,傲视苍穹。李白是心怀天下的布衣卿相,面对着’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波翻浪涌,他慨叹人生苦短:’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他更渴望建功立业:’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经历过朝廷的放逐、理想的破灭,他仍然坚定地自信:’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是高蹈飘逸的山中隐士,他陶醉于’兰生谷底人不锄,云在高山自卷舒’的意境中,完全忘记了尘世的喧嚣,宦海的嚷扰。尽管怀才不遇,尽管大志难伸,尽管登上龙廷又’放还’民间,都不能改变李白飘逸潇洒浪漫佻达的天性。李白是大自然的朋友,在落寞寂寥之时,他抱膝独坐,凝神远望:’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高高在上的皇帝可以放逐他,趋炎附势的宠臣可以排挤他,但山川日月永远与他为伴,飞鸟闲云永远以他为友,任何时候,他都可以在大自然中找到自己的知音和伴侣。
李白迷丹砂,他曾经虔诚地求仙访道、采药炼丹。他幻想着佛学道箓能使自己长生不老,羽化成仙。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他可以摈绝尘念,虔心炼丹,’弃剑学丹砂,临炉双玉童’--携玉童临炉而立,只期待着能炼出使他能返老还童的灵丹妙药。’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只要一剂仙丹出炉,他便可以驾鹤升仙,随鸥临海,去天上宫阙海中仙山任意遨游了。然而李白上当了,佛学道箓灵丹妙药都未能改变李白’斯人独憔悴’’衔哀流夜郎’的悲惨命运。精神麻醉水银中毒极大地损害了他的健康。所以杜甫取笑李白’未就丹砂愧葛洪’--在求仙炼丹方面未有所成,一定会愧对精于提炼’神仙丹药’的大师葛洪。李白本人在即将离世的当年,也已经’了然识所在’--破除了对求道炼丹的迷信,只可惜已岁暮向晚,无法疗救他陈疴多病的躯体了。
李白嗜酒,’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一人独饮,他会’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与朋友对面,他要’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他甚至可以与酿酒的老叟成为莫逆之交,老叟死了,他作《哭宣城善酿纪叟》以祭,并担心自己不在的情况下,老叟又能把酒卖给谁呢:’纪叟黄泉下,还应酿老春。夜台无李白,沽酒与谁人?’ 作为诗人,李白是以酒研墨的,无论走到哪里,他都会留下与酒有关的兴酣之作:’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在豪饮的同时,他也升腾着自己的诗兴与豪情--’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饮中八仙歌》);放纵着自己的桀骜与狂放--’黄金白璧卖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壶中洞天,酒是我友;黄金白璧,皆为粪土;天子王侯,视如草芥!既然皇帝老儿不用管晏屈贾之才,既然’匡扶社稷’的壮志难伸,我只有’痛饮狂歌空度日’,举杯月下,醉倒松间,’唯愿长醉不复醒!’岂管它功名位、富贵荣华?!
李白轻尧舜、笑孔丘、长揖天子、平交诸侯,’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戏万乘若僚友,视俦列如草芥。’(苏轼《李太白碑阴记》)他自视甚高:’才力犹可倚,不惭世上雄’,乐观坚定地认为总有一天自己能施展抱负。天宝元年,李白42岁,唐玄宗下诏征聘其入朝。志得意满的李白高唱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等岂是蓬蒿人’,昂首挺胸来到长安,受到唐玄宗’降辇步迎’的接待,成为皇帝的嘉宾。他自以为从此要官列卿相,在政治上有一番作为了。岂知唐玄宗看重的是他的锦绣诗文而不是他的政治才干,让他供奉翰林,任务是陪伴皇上吟诗作赋,游宴消遣。在宫中,他只不过是皇帝生日蛋糕上嵌放的一颗红樱桃--只图悦目而不求实用。这种悲屈的’词臣’的地位,岂是’一醉累月轻王侯’’天子呼来不上船’的’狂客’’谪仙’所能接受的?只十几个月的时间,李白便受不住羁束和冷落,由心底发出了’安能摧眉折腰事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呼号。而他的桀骜不驯、自傲狂放、诗酒豪纵、裘马逸风,更令公侯侧目,阉宦忌惮,玄宗皇帝也说他’固穷相’,将他’赐金放还’。李白由朝廷回到民间,虽然是遭放逐而返,依旧是傲气冲天:’昔在长安眠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他在精神上永远是凌于人前,不落人后的。李白从青年时期就壮志凌云,以大鹏自比:’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直到临终,他在绝笔诗中依然以’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自况。李白一生如大鹏翱空,声震八方,俯视群小。他抱负远大,才具非凡,任侠仗剑,嗜酒好诗,飘逸狂放,仙风道骨,永远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一生不受势礼法约束。’飞扬跋扈为谁雄?’--杜甫以十分欣赏的目光与李白举酒相顾,眼中的李白神采飞扬,狂傲不羁,真堪称人间狂客,天上谪仙,酒中豪杰,诗坛巅峰!当世之雄,舍你而谁?!
李白一辈子恃才傲物,志在天下,但终究官场失意,大志难抒,没有实现封侯拜相建功立业的梦想。倒是酒酣兴至醉里梦中抒发豪情逸志愤懑牢骚的信手之笔成了千古传诵的诗篇,由此塑就了他矗立中国诗坛万年不朽的灿烂金身。杜甫的这首《赠李白》,可以说是写尽李白一生风貌的传神之笔。
《杜诗镜诠》引蒋弱六的评语,说“是白(李白)一生小像,公赠白诗最多,此首最简,而足以尽之”。这二句以遗貌取神的手法,写作者对李白痛惜赏爱的挚友之情。“痛饮狂歌”,概说李白千首狂歌、一杯痛饮、放荡不羁的诗酒生涯;“空度日”,点出如此生涯,对李白来说,乃是一种基于身世落拓堪悲的内心痛苦。“飞扬跋扈”,“扈”据《说文》:“尾也”,“跋扈”即泼动的大鱼之尾,此四字,指李白渴望舒展怀抱的神情心态;“为谁雄”,是哀怜这位绝世天才无法用世的广大寂寞。全联着力以心灵与感情来突出对象,而不为琐琐往来之事迹所拘,表现了作者对李白心心相印、痛之弥甚、爱之弥深的深厚情谊。在句式上,这两句运用自对与互对并重的手法,如“痛饮”对“狂歌”,“飞扬”对“跋扈”,“空度日”对“为谁雄”,使全联在“语平意侧”中,显露出“流动之致”(见《杜诗详注》)。内容来自驳测箩蝉濒飞.肠辞尘
3.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哈哈,我超喜欢这句诗。我比较喜欢李白,却不太喜欢杜甫,但就喜欢杜甫给李白写的这句诗词词词为我们自己,为我们的家人!因为,我们活在世上都是有责任的!万事,我们都要往最好的方向努力,还要做最坏的打算!!内容来自驳测箩蝉濒飞.肠辞尘
4.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表达的什么情感呢?是谁的诗句?
原作闭唐·杜甫《赠李白》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赠李白》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写给伟大诗人李白的两首赠别诗。其一为五言古诗,在这首诗中作者表达了对都市生活的厌恶和对隐居山林的羡慕之情;其二为七言绝句,在这首诗中作者自叹失意漫游,怜惜李白兴致豪迈却怀才不遇。内容来自驳测箩蝉濒飞.肠辞尘
5. 痛饮狂歌空度月,飞扬跋扈为谁雄.这句话是主要要说明什么.
这二句以遗貌取神的手法,写作者对李白痛惜赏爱的挚友之情。“痛饮狂歌”,概说李白千首狂歌、一杯痛饮、放荡不羁的诗酒生涯;“空度日”,点出如此生涯,对李白来说,乃是一种基于身世落拓堪悲的内心痛苦。“飞扬跋扈”,“扈”据《说文》:“尾也”,“跋扈”即泼动的大鱼之尾,此四字,指李白渴望舒展怀抱的神情心态;“为谁雄”,是哀怜这位绝世天才无法用世的广大寂寞。全联着力以心灵与感情来突出对象,而不为琐琐往来之事迹所拘,表现了作者对李白心心相印、痛之弥甚、爱之弥深的深厚情谊。在句式上,这两句运用自对与互对并重的手法,如“痛饮”对“狂歌”,“飞扬”对“跋扈”,“空度日”对“为谁雄”,使全联在“语平意侧”中,显露出“流动之致”(见《杜诗详注》)。内容来自驳测箩蝉濒飞.肠辞尘
6. 狂歌痛饮猜一动物
獾,很高兴的意思,谐音内容来自驳测箩蝉濒飞.肠辞尘
7. 痛饮狂歌空度日 飞扬跋扈为谁雄什么意思
【意思】
每天痛快地饮酒狂歌白白消磨日子,像您这样意气豪迈的人,如此逞雄究竟是为了谁?
【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唐朝河南府巩县(河南郑州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集为《杜工部集》,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出自】《赠李白》
【翻译】
秋天离别时两相顾盼,像飞蓬一样到处飘荡。没有去求仙,真愧对西晋那位炼丹的葛洪。
每天痛快地饮酒狂歌白白消磨日子,像您这样意气豪迈的人,如此逞雄究竟是为了谁?
扩展资料
【赏析】
诗歌表面看来,似乎杜甫在规劝李白:要像道家葛洪那样潜心于炼丹求仙,不要痛饮狂歌、虚度时日,何必飞扬跋扈、人前称雄。实际上,杜诗有言外之意:李白藐视贵,拂袖而去,沦落飘泊,虽尽日痛饮狂歌,然终不为统治者赏识;虽心雄万夫,而难以称雄,虽有济世之才,然不能施展。
杜甫在赞叹之余,感慨万千,扼腕之情,油然而生。遂将自己的愤懑之情,诉之笔端,乃至于运用反诘的语气,发出似在埋怨、实则不平的询问。他的感慨既是为李白而发,也是为自己而发的。
此诗突现了一个狂字,显示出一个傲字。傲骨嶙峋,狂荡不羁,这就是杜甫对于李白的写照。在这首《赠李白》中,正突现出狂与傲的风采、骨力、气度,显示出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贵的精神,这正是此诗的诗眼和精髓。它不仅同杜甫歌咏李白的其他诗篇是一脉相承的,而且也形象地揭示了李白的性格和气质特征。内容来自驳测箩蝉濒飞.肠辞尘
8.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说的是谁?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原作]唐·杜甫《赠李白》 秋天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今译] 无限量的饮酒,无节制的放歌,白白消磨了岁月;恣纵不羁,怀抱高远,又有谁来赏惜你的勃勃雄心? [赏析] 《杜诗镜诠》引蒋弱六的评语,说“是白(李白)一生小像,公赠白诗最多,此首最简,而足以尽之”。这二句以遗貌取神的手法,写作者对李白痛惜赏爱的挚友之情。“痛饮狂歌”,概说李白千首狂歌、一杯痛饮、放荡不羁的诗酒生涯;“空度日”,点出如此生涯,对李白来说,乃是一种基于身世落拓堪悲的内心痛苦。“飞扬跋扈”,“扈”据《说文》:“尾也”,“跋扈”即泼动的大鱼之尾,此四字,指李白渴望舒展怀抱的神情心态;“为谁雄”,是哀怜这位绝世天才无法用世的广大寂寞。全联着力以心灵与感情来突出对象,而不为琐琐往来之事迹所拘,表现了作者对李白心心相印、痛之弥甚、爱之弥深的深厚情谊。在句式上,这两句运用自对与互对并重的手法,如“痛饮”对“狂歌”,“飞扬”对“跋扈”,“空度日”对“为谁雄”,使全联在“语平意侧”中,显露出“流动之致”(见《杜诗详注》)。内容来自驳测箩蝉濒飞.肠辞尘
9. 痛饮狂歌空度日出自哪首诗?全诗是什么?
出自杜甫《赠李白》:“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内容来自驳测箩蝉濒飞.肠辞尘
10. 你对李白的痛饮狂歌一样诗歌有什么看法?
“痛饮狂歌”一词的想法来自杜甫写李白的诗,“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李白一生纵饮狂歌,走遍祖国的山山水水,写下无数的壮美诗篇。天马行空的情怀,放荡不羁的性格,于是被人奉为浪漫的诗仙。我无意效仿这样的一个诗人,他的情怀也不是我所能学得来的,只是看着杜甫写给他的这一句诗,心有戚戚。一个肆无忌惮之人,一个为他人所不能为之人,他有的痛谁人了解啊?“有大道朝天开,我独不得出”的苦楚,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无奈,有“朝如青丝暮成雪”的悲凉,那些痛,是否一样是痛彻心扉呢,甚至更甚呢? 我常想着,如何让自己更好的不为自己的痛所伤,当一个人把痛隐藏起来的时候,他就只能自己医治自己。如受伤的野兽独自躲在无人知晓的山洞里舔伤口,恰如自怜的悲哀。喜欢喝酒、喜欢唱歌的感觉是那么的好。一切烦恼,一切的疼痛都会忘却。也许真是杯酒能解千般愁,而音乐是疗伤圣药,虽然有时候它更像在你的伤口上洒把盐。歌声过后,一切归于沉静之后,我们就开始慢慢地把伤口愈合,直至忘记伤疤。 每人的痛都痛在自己的心里,生活潦倒的,妻离子散的,沦落天涯的,还有为名所累的,站在高处不胜寒的。浮海苍生,万般微笑仅代表一种幸福,千行的眼泪眼泪却有千种不同的疼痛。人说“长的是苦难,短的是人生”,随性如诗仙李白者,我们在他的诗里品尝他的痛饮狂歌之痛。内容来自gyjslw.com
11. 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 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何意?求大神帮助
出之元好问的《摸鱼儿-雁邱词》 当年,元好问去并州赴试,途中遇到一个捕雁者。这个捕雁者告诉元好问今天遇到的一件奇事:他今天设网捕雁,捕得一只,但一只脱网而逃。岂料脱网之雁并不飞走,而是在他上空盘旋一阵,然后投地而死。元好问看看捕雁者手中的两只雁,一时心绪难平。便花钱买下这两只雁,接着把它们葬在汾河岸边,垒上石头做为记号,号曰“雁邱”,并作《雁邱词》。 这是一首咏物词。在词前有小序说“太和五年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地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累石为识,号曰雁邱。时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邱词》。” 这就是说,大雁殉情的事强烈的震撼了他,所以在词的开篇,便陡发奇问,破空而来。作者本要咏雁,却从“世间”落笔,以人拟雁,赋予雁情以超越自然的意义,想象极为新奇。也为下文写雁的殉情预做张本;古人认为,情至极处,“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死相许”是何等极致的深情! 遥想双雁,“天南地北”冬天南下越冬而春天北归,“几回寒暑”中双宿双飞,相依为命,一往情深。既有欢乐的团聚,又有离别的辛酸,但没有任何力量可以把它们分开。而“网罗惊破双栖梦”后,爱侣已逝,安能独活!于是“脱网者”痛下决心追随于九泉之下,“自投地死”。 过片以后,作者又借助周围景物衬托大雁殉情后的凄苦。在孤雁长眠之处,当年汉武帝渡汾河祀汾阴的时候,箫鼓喧闹,棹歌四起;而今平林漠漠,荒烟如织,箫鼓声绝,一派萧索。古与今,人与雁,更加感到鸿雁殉情的凄烈。但是死者不能复生,招魂无济于事,山鬼也枉自悲鸣,在这里,作者把写景与写情融为一体,更增加了悲剧气氛。 词的最后,是作者对殉情鸿雁的礼赞,他说鸿雁之死,其境界之高,上天也会嫉妒,虽不能说重于泰山,也不能跟莺儿燕子之死一样同归黄土了事。它的美名将“千秋万古”,被后来的骚人歌咏传颂。 全词行文并不复杂,而行文腾挪多变,用事实回答了什么是至情,寄人生哲理于淡悟之外。《神雕侠侣》中李莫愁的狂歌当哭,雌雄双雕的先后投水而死,更增加了本文的意境。内容来自gyjslw.com
12. 痛饮狂歌空度日出自哪首诗?全诗是什么?
[原作] 唐·杜甫《赠李白》 秋天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今译] 无限量的饮酒,无节制的放歌,白白消磨了岁月;恣纵不羁,怀抱高远,又有谁来赏惜你的勃勃雄心? [赏析] 《杜诗镜诠》引蒋弱六的评语,说“是白(李白)一生小像,公赠白诗最多,此首最简,而足以尽之”。这二句以遗貌取神的手法,写作者对李白痛惜赏爱的挚友之情。“痛饮狂歌”,概说李白千首狂歌、一杯痛饮、放荡不羁的诗酒生涯;“空度日”,点出如此生涯,对李白来说,乃是一种基于身世落拓堪悲的内心痛苦。“飞扬跋扈”,“扈”据《说文》:“尾也”,“跋扈”即泼动的大鱼之尾,此四字,指李白渴望舒展怀抱的神情心态;“为谁雄”,是哀怜这位绝世天才无法用世的广大寂寞。全联着力以心灵与感情来突出对象,而不为琐琐往来之事迹所拘,表现了作者对李白心心相印、痛之弥甚、爱之弥深的深厚情谊。在句式上,这两句运用自对与互对并重的手法,如“痛饮”对“狂歌”,“飞扬”对“跋扈”,“空度日”对“为谁雄”,使全联在“语平意侧”中,显露出“流动之致”(见《杜诗详注》)。内容来自驳测箩蝉濒飞.肠辞尘
13. 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 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什么意思啊?
意思是双雁生死相许的深情连上天也嫉妒,殉情的大雁决不会和莺儿燕子一般,死后化为一抔尘土。将会留得生前身后名,与世长存。狂歌纵酒,寻访雁丘坟故地,来祭奠这一对爱侣的亡灵。
出自——金代文学家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
原文: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垒石为识,号曰“雁丘”。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旧所作无宫商,今改定之。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译文:泰和五年,我赴并州赶考,偶遇一个猎人说了一个故事:猎人将捕到的雁杀了,另一只已经逃走的雁却不肯离去,不断悲鸣,最后终于坠地自杀。我非常感动,花钱买了这对雁,把它们葬在汾水岸边,堆石为记,名为雁丘,写下这首雁丘词,旧作不协音律,现今修改了一番。
天啊!请问世间的各位,爱情究竟是什么,竟会令这两只飞雁以生死来相对待?南飞北归遥远的路程都比翼双飞,任它多少的冬寒夏暑,依旧恩爱相依为命。比翼双飞虽然快乐,但离别才真的是楚痛难受。到此刻,方知这痴情的双雁竟比人间痴情儿女更加痴情!
相依相伴,形影不离的情侣已逝,真情的雁儿心里应该知道,此去万里,形孤影单,前程渺渺路漫漫,每年寒暑,飞万里越千山,晨风暮雪,失去一生的至爱,形单影只,即使苟且活下去又有什么意义呢?
这汾水一带,当年本是汉武帝巡幸游乐的地方,每当武帝出巡,总是箫鼓喧天,棹歌四起,何等热闹,而今却是冷烟衰草,一派萧条冷落。武帝已死,招魂也无济于事。女山神因之枉自悲啼,而死者却不会再归来了!
双雁生死相许的深情连上天也嫉妒,殉情的大雁决不会和莺儿燕子一般,死后化为一抔尘土。将会留得生前身后名,与世长存。狂歌纵酒,寻访雁丘坟故地,来祭奠这一对爱侣的亡灵。
扩展资料:
1,创作背景
金章宗泰和五年(1205年),年仅十六岁的青年诗人元好问,在赴并州应试途中,听一位捕雁者说,天空中一对比翼双飞的大雁,其中一只被捕杀后,另一只大雁从天上一头栽了下来,殉情而死。
年轻的诗人被这种生死至情所震撼,便买下这一对大雁,把它们合葬在汾水旁,建了一个小小的坟墓,叫“雁丘”,并写《雁丘》辞一阕,其后又加以修改,遂成此词。
2,作者介绍
元好(丑à辞)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着名文学家、历史学家。
元好问自幼聪慧,有“神童”之誉 。金宣宗兴定五年(1221年),元好问进士及第。正大元年(1224年),又以宏词科登第后,授国史院编修,官至知制诰。金朝灭亡后,元好问被囚数年。晚年重回故乡,隐居不仕,于家中潜心著述。元宪宗七年(1257年),元好问逝世,年六十八。
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擅作诗、文、词、曲。
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其“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有《元遗山先生全集》、《中州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元好问内容来自驳测箩蝉濒飞.肠辞尘
14. 李白痛饮狂歌
《赠李白》唐·杜甫秋天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痛饮狂歌”,概说李白千首狂歌、一杯痛饮、放荡不羁的诗酒生涯;“空度日”,点出如此生涯,对李白来说,乃是一种基于身世落拓堪悲的内心痛苦。“飞扬跋扈”,“扈”据《说文》:“尾也”,“跋扈”即泼动的大鱼之尾,此四字,指李白渴望舒展怀抱的神情心态;“为谁雄”,是哀怜这位绝世天才无法用世的广大寂寞。全联着力以心灵与感情来突出对象,而不为琐琐往来之事迹所拘,表现了作者对李白心心相印、痛之弥甚、爱之弥深的深厚情谊。在句式上,这两句运用自对与互对并重的手法,如“痛饮”对“狂歌”,“飞扬”对“跋扈”,“空度日”对“为谁雄”,使全联在“语平意侧”中,显露出“流动之致”(见《杜诗详注》)。内容来自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麻豆视传媒短视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post/8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