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食()”的成语「饮水食菽」
本页导读:此网页介绍成语“饮水食菽”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成语的词条资料以及扩展资料:饮水什么成语?、日常生活最佳饮水温度是多少、饭疏食饮水中的水古义是什么?、杜渐除微,啜菽饮水.是什么意思、子曰:“饭疏食饮水,...于我如浮云。”的意思?、等
目录索引:
1:成语“饮水食菽”的词条资料
2:饮水什么成语?
3:日常生活最佳饮水温度是多少
4:饭疏食饮水中的水古义是什么?
5:杜渐除微,啜菽饮水.是什么意思
6:子曰:“饭疏食饮水,...于我如浮云。”的意思?
成语“饮水食菽”的词条资料
成语读音:yǐn shuǐ shí shū成语简拼:YSSS
成语注音:一ㄣˇ ㄕㄨㄟˇ ㄕˊ ㄕㄨ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饮水啜菽
成语出处:晋·皇甫谧《高士传·老莱子》:“莞葭为墙,蓬蒿为室,枝木为床,蓍艾为席,饮水食菽,垦山播种。” 内容来自麻豆视传媒短视频:www.gyjslw.com
成语解释:见“饮水啜菽”。
成语用法:饮水食菽作谓语、定语;指生活清苦。
成语“饮水食菽”的扩展资料
1. 饮水什么成语?饮水思源,意思是喝水不忘挖井人,人不要忘本,要珍惜眼前的幸福。
摘自麻豆视传媒短视频:飞飞飞.驳测箩蝉濒飞.肠辞尘
2. 日常生活最佳饮水温度是多少
35—38℃:最佳饮水温度,这一温度最接近人体体温。
对于热饮来说,冲蜂蜜水的最佳温度为50℃;热牛奶、热汤等在60℃时味道最好。无论如何,饮水和进食食物的温度,都绝对不要超过60℃。对于冷饮来说,汽水在5℃时最可口。
扩展资料
科学饮水十要素
1.定时饮水
很多人饮水的唯一原因是感觉口渴,但口渴这个生理反应与机体的缺水状态并不同步。感到口渴时喝水是“被动饮水”,久而久之,人体就会长期处于一种“潜在”的缺水状态。定时饮水,就是主动饮水,即不等到“口渴”就按时饮水,这有利于机体代谢。
2.定量饮水。
健康成人每天需要2500毫升左右的水。人体内水的来源主要有三个:饮水占50%,食物含水为40%,体内代谢产生水10%。成人一般每日饮水量为1500~1700 ml,老年人每日饮水量可以控制在1500 ml左右。在夏季出汗多的情况下,可以相应增加水量。
3.培养正确的饮水方式
不要在口渴时大量喝水(一次性喝水超过500毫升),应少量多次饮水,以每次200毫升左右为宜。
4.制定饮水时间表
每个人的身体情况和生活习惯不同,应根据自身情况制定适合自己的饮水时间表,并持之以恒。
5.清晨饮水
夜间睡眠,长时间不饮水,加上机体显性和隐性排汗及尿液的形成等生理性失水,造成机体相对缺水,使血液黏稠度增高,血流减慢,造成体内代谢物堆积。
清晨饮水能够很快地被排空的胃肠道吸收和利用,有助于降低血液黏稠度,净化血液,增强血管弹性,促使血管扩张,加快血液循环,尤其有利于高血压、脑栓塞等疾病的防治。另外,清晨饮水还可以防止由于粪便的淤积而引起便秘。
6.饭前1小时饮水
饭前1小时喝一杯水,水分能很快进人血液,补充到全身,同时还可使消化器官分泌出大量的消化液来增强食欲。
7.控制饮水温度
适宜的水温将水烧沸3分钟,待自然冷却至20℃~25℃,温度过高或过低的水都不适于饮用。烫水容易灼伤口腔、食管和胃黏膜;冰水则容易引发胃肠道痉挛。
8.不喝生水&濒迟;产谤&驳迟来自麻豆视传媒短视频:飞飞飞.驳测箩蝉濒飞.肠辞尘
3. 饭疏食饮水中的水古义是什么?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饭疏食,饭,这里是“吃”的意思,作动词。疏食即粗粮。
曲肱:肱,音驳ō苍驳,胳膊,由肩至肘的部位。曲肱,即弯着胳膊。
水:古代冷水为水,热水为汤。
本段译文
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了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同时,他还提出,不符合于道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这种思想深深影响了古代的知识分子,也为一般老百姓所接受。
公益成语:飞飞飞.驳测箩蝉濒飞.肠辞尘
4. 杜渐除微,啜菽饮水.是什么意思
杜慢慢消除微,粗茶淡饭
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飞飞飞.驳测箩蝉濒飞.肠辞尘
5. 子曰:“饭疏食饮水,...于我如浮云。”的意思?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本内容来自麻豆视传媒短视频:飞飞飞.驳测箩蝉濒飞.肠辞尘
版权声明:本文由麻豆视传媒短视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post/300815.html